教育學院三下鄉重點團隊系列報道(十):中國結,中國情
|
發布時間:2023-07-06 瀏覽次數:36 |
7月5日,合肥學院教育學院“七彩童年,‘育’你相伴”三下鄉團隊來到濱湖和園社區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王欣悅和高凡兩位老師為孩子們帶來了“中國結,中國情”課程。課程的主要目的是讓孩子們在學會制作中國結的同時,感受民間技藝的獨特魅力,領悟中國結的豐富內涵,傳承優秀傳統文化。 中國結是一種中國特有的手工編織工藝品,它以其獨特的造型、豐富的內涵充分體現出中國人民的智慧和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因此在課程開始之前,王老師首先提出了一個與之相關的問題:“春節這天,大家家中都會怎么布置”,孩子們積極舉手回答,也由此導入了本節課的內容——學習制作中國結。 大事大結其繩,小事小結其繩。王老師在課堂中給孩子們講述了中國結的起源與形式。它的形式多為上下一致,左右對稱,正反相同,而且每個結都有自己的專屬名字,或取自結飾的形狀,如十字結,雙錢結,或取其寓意,如平安結,如意吉祥結。為了檢驗孩子們當堂的學習效果,王老師還獨具匠心地設計了中國結知識小搶答游戲,精美的小禮品讓孩子們積極舉手踴躍參與互動,場面十分熱烈?!度绻麌鴮殨f話》這一欄目曾說過:“公眾不是沒有文化追求,而是需要更好的表達方式,讓更多的文物說話?!北敬握n程采取寓教于樂的教學方式,孩子們不僅學得開心,文化也有了“聲音。”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在老師們的指導下,孩子們聚精會神地邊聽邊制作,生怕錯過重要的細節。遇到比較難懂的地方,王老師也會不厭其煩地多講幾遍,直到孩子們都弄懂為止。由于制作中國結的過程存在一定的難度并且需要使用到定位針等尖銳的工具,實踐團隊成員便采用了“一對三”的教學模式,進行分組教學。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在編織完中國結后,許多孩子們給中國結系上裝飾物,使得自己的中國結更具觀賞性和時尚性,也賦予了中國結獨特的寓意。 以繩為記,寄你所愿;以繩為念,結你所愿。一跟小小的紅線被賦予了生命之源,歷經千年,生生不息,它的線雖細,卻用了無數的心思和精力,每一個繩結都寓意著一份祝福和美好,彰顯著中華民族特有的文化精髓,體現著中國文化自信。文化待傳承,從古國清才子貴;滇人須發憤,至今聯圣后人尊,相信孩子們在本節課后也能在實踐中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揚光大?。ㄗ迦耍褐芮伲瑢徃迦耍簭埾覙罚?/span> |